2026年的车,到底会变成什么样?好像一夜之间,加油这件事就变得有点…过时了?宁德时代搞出来的铁锂电池,能量密度冲到了400wh/kg。充电12分钟,车就能跑800公里。这个数字摆出来,燃油车最后的那个续航优势,好像也说不出口了。
青岛和南海那些地方,上百亿的资金就这么砸了下去,目标是建超充站。计划是到2026年,充电桩的密度是现在的3倍。到处都是充电桩,加油站的队伍会不会越来越短?以后加油站的员工,是不是真的要去琢磨送快递了……


自动驾驶这事也不是新鲜词了。华为把激光雷达的成本压到了200美元一个,这东西以前可是天价。成本下来了,装车就容易。小鹏的新款增程车,宣传说12分钟快充,纯电能跑430km。这种玩法,让一些传统车企有点反应不过来。
pc28预测这还不算完!
北京和武汉,已经有地方允许全无人的出租车上路收费运营了。这可不是测试玩玩,是真金白银的生意。目标是2026年,这种Robotaxi的数量要超过10000辆。以后早晚高峰堵在路上,旁边一辆辆空车跑过去,里面一个人没有,它们可能是在执行什么预约单子。

车不再只是一个铁壳子,它变成了一个移动的数字终端。在车里喊一声,家里的空调就开了。保险公司看着你的驾驶数据,随时调整下一年的保费。想卖二手车?AI直接给你估价,童叟无欺,也别想讨价还价。这听起来有点科幻,但好像就是2026年的日常。
还有一些看不懂的操作。车企开始谈“情感价值”了。座椅按摩、车载香氛这些都成了基础配置。甚至还有人提出来,车里要内置一个AI心理咨询师!网上有人开玩笑:“买车送心理按摩师,堵车再也不用骂娘了!”。这话说的…好像也有点道理?

变化太快,总有人跟不上。
专门修燃油车的修理厂,生意会不会越来越难做?4S店里只懂发动机变速箱的销售,是不是也得开始研究电池和芯片了?保险公司的核心员工,可能从定损员变成了算法工程师。
那些一直讲“油车情怀”,讲驾驶乐趣的车企,可能明年就发现,听众少了。这个市场,从来就不是讲情怀的地方。适者生存,话糙理不糙。